为强化教师科研意识、提升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9 月 17 日,“河艺大讲堂”系列讲座之“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申报与研究经验”在综合楼11 楼会议室举办。本次讲座邀请美术系教授、舞台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带头人申保华主讲,学院专业带头人、专业负责人及骨干教师共同聆听讲座。

讲座中,申保华老师围绕《传统戏曲道具制作与传承机制研究》项目,从选题策略、研究内容设计、创新点挖掘等核心维度展开分享。他详细介绍了项目如何立足传统戏曲道具“民族性、本土性”特征,将研究置于戏曲文化、戏曲美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等多学科视域,通过“理论专著+实体成果”双轨并行的研究模式,系统梳理传统戏曲道具的制作工艺、艺术功能与传承脉络。其中,“传统道具技能大师工作室” 的实体建设经验尤为亮眼,该工作室以“保护、传承、拓展、创新”为核心理念,不仅为理论研究提供了实践支撑,更探索出“校企共建、剧目导入、实境育人” 的工匠型人才培养路径,相关成果曾获河北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同时,申老师结合自身申报经历,针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申报中的政策把握、逻辑构建、资料整合等难点问题,分享了实用技巧;并讲解了“教学、竞赛、科研、实训有机融合”的重要性,鼓励老师们从日常教学实践中挖掘科研选题,以扎实的理论研究反哺教学创新。讲座结束后,老师们纷纷表示,申老师的分享既有政策解读的高度,又有实践操作的深度,为今后申报高层次科研项目、开展学术研究提供了清晰路径和宝贵经验。
学院将持续以“河艺大讲堂” 为平台,邀请行业专家、科研骨干分享经验,同时提供项目申报咨询等后续服务,推动学院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文化传承创新与高素质艺术人才培养注入更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