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的精神,根据新一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有关要求,现就我院组织实施说课制定如下意见:
一、说课的目的
说课是由课程建设负责任课教师围绕课程建设核心面向专家、教师和学生系统介绍课程目标、课程设计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设计与实施方案等内容,是一种教学交流与研究活动方式。通过说课要达到以下目的:
(一)进一步提升全体教师高职教育理念,改进和完善课程标准,促进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帮助课程教学团队进一步理清课程建设思路和举措,探讨课程建设的方式方法,强化课程特色。
(三)帮助任课教师准确把握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统一的教学要求,用科学的教学设计思想编写课程教学方案,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本课程的培养计划和相关要求,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二、说课的内容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结合课程培养目标及专业面向的就业岗位所应具备的能力,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地位、性质、与前导后续课程的关系,以及对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所起的作用;说明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说明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即课程设计所遵循的高职教育理念;说明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包括课程开发的路径、课程教学内容确定的依据、教学内容组织排序原则、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设计的总体思路等。
(三)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安排
概括说明课程所选取的教学内容及选取依据;详细说明教学内容的具体排序,并重点说明排序的依据和理由。
(四)学情分析与学习方法指导
学情分析主要说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包括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以及先修课程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等。并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以往的经验,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其原因;学习方法指导主要说明针对学情和课程特点建议学生采取的学习方法。
(五)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手段
说明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以及为实现该教学模式所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加以说明,重点说明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教学手段要说明如何充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效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以及网络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等。
(六)考核要求
说明本课程对学生学习所采用的考核方式、方法及成绩评定办法。
(七)教学条件及教学资源
说明本课程对实训条件和师资的要求及已经具备的现状。实训条件包括校内外生产性实训条件、仿真环境等;包括教学团队(含专兼职)的知识结构、职业能力,以及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等。
(八)教学效果及教改思路
说明督导、学生和教师对课程的评价,重点突出学生对课程的评价。特别是要说明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针对不足说明今后的改革思路。
三、相关要求
(一)各系部要高度重视,成立以系部主任为组长、教研室主任和专业建设负责人为成员的说课活动领导小组,制定本系部学年说课计划,组织系部教师说课活动的有序开展。
(二)各系部要把说课当作推动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经常性活动,贯穿于日常教研活动中。各系部除根据需要自行安排说课外,必须在以下环节中组织说课活动:
1.申报院级精品课和重点建设课程、课程进行重大教学改革前以及课程建设负责人调整时,由课程建设负责人或主讲教师面向专家说课;
2.每学期所开课程的课程建设负责人或教师承担新课时都要面向课程教学团队说课;
3.每学期每门课程的第一节课由任课教师面向学生说课。
(三)说课要讲求实效,针对不同对象选择说课的内容。
1.面向专家说课要全面,要对上述八个方面的内容全部阐述清楚。
2.面向课程教学团队说课,重点突出课程的定位与目标、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安排、学情分析与学习方法指导、教学方法与手段和考核要求等方面。
3.面向学生说课要重点突出课程的定位与目标、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学习方法指导、考核要求和教学资源等。
(四)课程建设负责人要组织课程教学团队成员、在专业建设负责人参与下,通过教学研讨形式形成说课的说案。各系部在组织说课时可根据实际需要,选取课程说课、章节说课和课时等不同形式,促进教师对说课内容的理解,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五)各系部要做好日常说课活动的记录与总结。
四、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