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惊蛰,让我们一起欣赏宋代范成大的词《秦楼月》: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玉炉烟重香罗浥,拂墙浓杏燕支湿。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宋代诗人范成大为我们展开一幅惊蛰时节的春日图:浮云轻拢,轻雷隐隐,仿佛是大自然的低语,宣告着惊蛰时节的到来。惊蛰,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如同一声轻唤,唤醒了沉睡的大地,万物开始复苏,生机盎然。在这春意渐浓的时刻,鹁鸠在枝头高声鸣唱,仿佛是在向世人宣告春天的主权。绿杨在春风中摇曳生姿,风急叶动,仿佛是大自然的舞蹈,演绎着春天的故事。玉炉中的香烟袅袅升起,与湿润的香罗交织在一起,散发出淡淡的香气,让人沉醉。 拂墙而过的浓杏,如同害羞的少女,脸颊上泛起了红晕,那是燕支色的湿润与娇艳。那抹湿润的燕支红,为这春日画卷增添了一抹浓烈的色彩,花梢缺处,佳人倚楼而立,凝望着这满园的春色,心中或许有着无限的感慨和期待。
在这个时节,大自然仿佛被注入了无穷的生命力,一切都变得鲜活起来。惊蛰,寓意着蛰伏的虫兽被春雷唤醒,开始了新一年的生命旅程。“蛰”,意为藏伏,在过去的寒冬,昆虫们纷纷藏伏于土中,不饮不食,好似陷入了一场漫长的沉睡。而 “惊”,则是惊醒之意,随着惊蛰的到来,天上的春雷骤然响起,那滚滚雷声,仿佛是大自然奏响的激昂战鼓,惊醒了蛰伏在地下的万千生灵。虽说昆虫其实听不到雷声,但大地回春,气温逐渐回暖,才是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 的真正原因。
惊蛰,不仅仅是一个节气的名称,它更是一种生命的象征,一种希望的寄托,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让人对生活充满憧憬。在这个时节,让我们一起走出家门,去感受大自然的馈赠,去欣赏万物的复苏,去聆听生命的歌唱。让我们在春天的怀抱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喜悦,共同绘制一幅幅美丽的春日画卷。让我们携手,迎接这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惊蛰时节,让心灵在春天的阳光下自由飞翔,让生命在这美好的季节里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