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北省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单独招生考试数学科目考试说明
 (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
 
 
 
 本考试说明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 ,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数学教学实 际情况制定。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以“核心价值、 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为考查内容,综合考查考 生运用所学知识, 有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 试卷满分为 150 分。
 (二)试卷结构
 1. 题型:单项选择题和判断题。
 2. 内容比例
 
 
  
   
    | 专题 | 具体内容 | 约占比例 | 
   
    | 基础知识 | 集合与逻辑用语、不等式 | 10% | 
   
    | 函数与导数 | 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基本初等函数、导 数、数列 | 50% | 
   
    | 几何 | 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向量、复数 | 30% | 
   
    | 概率与统计 | 计数原理、概率与统计 | 10% | 
  
 
 二、考试能力要求
 (一) 数学运算能力
 能够识别运算对象,理解和掌握运算法则,会根据法则、公式等探究运算思路,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求得 运算结果等。
 
 (二) 直观想象能力
 借助空间图形认识事物的位置关系、形态变化与运动规 律;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数学问题;利用数与形的联系,构 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 数据分析能力
 具备数据收集、数据整理、信息提取、模型构建、数据 计算、分析推断能力。
 (四) 逻辑推理能力
 会用演绎、归纳和类比进行推理, 能准确、清晰、有条 理地进行表述。
 (五) 数学抽象能力
 会对实际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
 括, 并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六) 数学建模能力
 主要是从实际情境中的问题出发, 抽象出相关的数学模 型,求解结论,验证结果,解决问题。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 集合与逻辑用语
 1.集合
 (1)集合的概念与表示: 了解集合的含义; 了解全集 与空集的含义; 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能用符号语言 刻画集合。
 
 (2)集合的基本关系: 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 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3) 集合的基本运算: 能求两个集合的交集、并集;能 求子集的补集。
 (4) 能使用 Venn 图表达集合的基本关系与基本运算。
 (5) 理解区间的含义。
 2.常用逻辑用语
 (1) 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意义;理解命 题中条件与结论的关系。
 (2) 全称量词命题与存在量词命题及其否定。
 (二) 不等式 1.掌握不等式的性质。
 2.能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值问题。
 3.一元二次不等式: 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函数、 方程的联系,能借助一元二次函数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三)函数与导数
 1.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1) 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能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
 (2) 能用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
 (3) 能简单应用分段函数。
 (4) 函数的性质。
 2.基本初等函数
 (1) 幂函数
 ①了解幂函数
 
 
 ②理解五种幂函数(y = x ,y = x2  ,y = x3   , y = x一1  ,y = x 2 ) 的变化规律。
 (2) 指数函数
 ①掌握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②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性质。
 (3) 对数函数
 ①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会用换底公式。
 ②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性质。
 ③知道同底的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
 (4) 三角函数
 ①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能进行角度与弧度的互化
 ②理解三角函数的定义,了解三角函数的性质。
 ③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性质。
 ④了解y = Asin(Ox + Q) 的实际意义,了解参数变化对函 数图像的影响。
 ⑤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⑥能用诱导公式,两角和、两角差、二倍角的正弦、余 弦、正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
 ⑦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及其应用。
 3.导数
 (1) 了解导数的定义,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
 (2) 能用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导数的四则运算 法则求简单函数的导数。
 
 (3) 能求简单复合函数的导数。
 (4) 导数的应用。
 (四) 数列
 1.了解数列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等差数列: 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的意义; 掌握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 n 项和公式的关系。
 3.等比数列: 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的意义; 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理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 n 项和公式的关系。
 (五) 几何
 1.立体几何
 (1) 斜二测法画直观图。
 (2) 认识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并能用公式计算 其表面积和体积。
 (3) 了解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基本事实和定理。
 (4) 能用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平行 和垂直的性质与判定定理证明图形的位置关系。
 (5)能求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2.平面解析几何
 (1) 直线与方程
 ①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 斜率的计算公式。
 ②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斜截式、截距式) 。
 
 ③能用斜率判定直线的平行和垂直。
 ④能求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
 ⑤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两条 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
 (2) 圆与方程
 ①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
 ②能判断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③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问题。
 (3) 圆锥曲线与方程
 ①了解椭圆的定义、几何图形、 标准方程和性质。
 ②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 标准方程和性质。
 ③了解抛物线的定义、几何图形、 标准方程和性质。
 3. 向量
 (1) 理解平面向量的意义和两个向量相等的含义。
 (2) 理解平面向量的几何表示和基本要素。
 (3) 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并会用其刻画点的位置,了 解空间向量的概念。
 (4)掌握平面向量和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坐标表示, 理解平面向量线性运算的几何意义 。
 (5) 掌握平面向量和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坐标表示, 会表示两个平面向量的夹角。
 (6)了解平面向量和空间向量投影的概念及投影向量的意义。
 
 (7) 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其意义, 了解空间向量基 本定理及其意义。
 (8) 掌握平面向量和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
 (9) 会判断平面向量共线与垂直的关系。
 (六) 复数
 1.掌握复数的代数表示及其几何意义。
 2.理解两个复数相等的含义。
 3.掌握复数代数表示式的四则运算, 了解复数加、减运 算的几何意义。
 (七) 概率与统计
 1.计数原理
 (1) 了解分类加法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及其意义。
 (2) 理解排列、组合的概念, 会用公式计算排列数、组 合数。
 (3) 能用二项式定解决与二项展开式有关的简单问题。
 2.概率
 (1) 随机事件与概率
 ①了解随机事件的并、交与互斥的含义, 能进行随机事 件的并、交运算。
 ②理解古典概型, 能用其计算简单随机事件的概率。
 ③理解概率的性质,掌握随机事件概率的运算法则。
 ④会用频率估计概率。
 ⑤了解两个随机事件独立性的含义,利用独立性计算概率。
 
⑥了解条件概率, 能用其计算简单随机事件的概率。
⑦了解条件概率与独立性的关系。
⑧会利用乘法公式计算概率。
⑨会利用全概率公式计算概率。
(2)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①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念,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 分布列及其数字特征。
②掌握二项分布及其数字特征。
③了解超几何分布及其均值。
④了解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 了解正态分布的特征。
⑤了解正态分布的均值、方差及其含义。
3.统计
(1) 简单随机抽样:了解简单随机抽样的含义及其解决 问题的过程, 掌握抽签法和随机数法, 会计算样本均值和样 本方差, 了解样本与总体的关系。
(2) 分层随机抽样:了解分层随机抽样的特点和使用范 围,掌握各层样本量比例分配的方法, 掌握分层随机抽样的 样本均值样本方差。
(3) 用样本估计总体: 能用样本估计总体的集中趋势参 数、离散程度参数、取值规律、百分位数。
(4) 会通过相关系数比较多组成对数据的相关性。
(5) 会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预测。
(6) 理解 2×2 列联表的统计意义,了解 2×2 列联表独 立性检验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