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瞭望
当前位置: 首页 | 集团资讯 | 行业瞭望 | 正文
戏剧创作要以观众为中心
作者:     时间:2022-02-24     资料来源:中国文化报      浏览次数:

正月里来看大戏 咱们戏迷拉一拉


戏剧创作要以观众为中心

王树林

戏曲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仅古戏曲就传承了几百个剧种,多达上万个剧目,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深深地扎根在广大群众之中。

早年间,我在河北省保定市清苑艺校任职,和戏剧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曾试写过几个剧本,有的剧本经过加工,登上戏剧舞台供观众赏鉴,心里非常高兴。后来,在任冉庄地道战纪念馆馆长期间,与他人共同整理了故乡的50多个传统剧目、有50余万字,编辑成书《张庄戏文》。近年来,也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定市清苑区哈哈腔剧团修饰了几十个演出剧目的戏曲道白和唱词。其间,我进一步意识到,一个剧目从揭示戏剧矛盾到剧情发展,从戏剧高潮直至解决矛盾,每一个细节都需要以观众为中心,引起观众的共鸣,引领观众坐下来、跟着剧情走下去。观众是剧团的土壤,是孕育戏曲和剧团剧目剧种的温床。

当前的戏剧观众,以长者为多,中、青、少年次之。究其原因是年轻观众不懂得古装戏的四功五法,抑或称“不懂戏”。这些年来,咱们国家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随着“戏剧进校园”“戏曲下乡”“戏剧频道”等文化活动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逐渐喜欢上了国粹。比如,在我的故乡,保定市清苑区哈哈腔剧团就常年有一个戏剧小科班,每年招少年报名者30人,传承戏剧的同时,也培养年轻观众。

伴随着文化自信,未来越来越多的各地各类剧团也会多起来,并兴盛于各地城乡,必将形成“声韵遍大地,百戏颂江山”的繁华景象。所以,如何抓住年轻人的兴趣,是每个戏剧人都必须考虑的问题。

在戏剧道白方面,年轻观众似喜京白,大多听不懂韵白。我曾看现代戏和全京白的古装戏,京白似较接近现实生活,如现代评剧《金沙江畔》《小二黑结婚》《小女婿》《刘巧儿》等,亦有其他剧种改编为全用京白的古装戏曲的好剧目,很受观众特别是年轻人的喜爱。

在戏剧化妆和脸谱方面,南方戏(如黄梅戏、越剧等)化妆趋于接近现实生活,淡妆素抹,北方戏大多浓妆艳抹,惯用脸谱,生旦净末丑一目了然,这也是南北戏剧的区分,各有千秋,也各有不同的受众。但不管怎样,把观众喜爱的元素不断放大和创新,才是长久之道。

最后说一点,古戏改编的目的在于古为今用,勿需多叙。新编现代戏,更应该以观众为中心,多注重考虑以情节感人,让观众从戏中领悟到往昔英烈的奋斗艰辛、今天的幸福、国家的繁荣昌盛。

(作者系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戏迷)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