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河艺迎新赋》把一段历史告诉新生


招生也育人 文化+迎新

《河艺迎新赋》 把一段历史告诉新生


“学校者,造就人才之地,治天下之本也”。

以史为根,温故知新,悠悠校史,星火传承,为引导新生感悟河艺的厚重底蕴,增强认同感、归属感与自豪感,自觉传承河艺基因、勇担时代使命,招生就业指导处在2024年招生考试过程中,提出“招生也育人”,把育人关口提前,创新开展工作,提出一系列举措。

其中,在2024级新生录取通知书中,加入了“文化+迎新”元素,创作了《河艺迎新赋》,把一段校史告诉新生。


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历史沿革

:察哈尔省年晋剧团1952年9月在张家口(察哈尔省省)成立,1953年1月,察哈尔省撤销后,改为河北年晋剧团

:河北梆子剧团少年学员队19543月,保定(省

19555月,在河北省省会保定,河北省少年晋团与河北梆子剧团少年学员队合并,当年126日,在保定红星剧场举办典礼,河北省戏曲学校成立,校址位于保定北大街128

:河北省戏校晋剧科(独立教学),195610月,张家口

:河北省戏曲学校1960年,天(省)王川场,已启动基建

:三所学校并入(河北戏校石家庄丝弦科、河北戏校唐山唐戏科、河北戏校张家口晋剧科

:河北省戏剧学校1964年10月,保定

:河北省艺术学校1970年1223日,石家庄(省

建设:河北省艺术学校1970——1973年建新址,办学暂住河北师范大学(裕华路校区)

入住:河北省艺术学校1973年9月16日,入住青园街149号现11月3日挂郭沫若题字校牌

:经批准,拟将学校一分为二,一为河北艺术学院,二为河北省戏曲学校1983年

附园:厅属幼儿园划归学校,更名为河北省艺术学校附属幼儿园1995年4月28

1992年3月15批准分校,分别石家庄分校(石家庄地区戏曲学校1957年成立),唐山分校(唐山市戏曲学校1959年成立),吴桥杂技分校1985年成立),张家口分校(察哈尔年晋剧团1952年成立),保定文艺班(保定艺术学校1987年成立),邯郸文艺班(邯郸戏曲学校1987年成立

:河北艺术职业学院2001年6月27日


文化内涵

校训:崇德尚艺 惟美求新

河艺精神:爱生如子 爱校如家 爱艺如命


学校文化

坚毅不拔的艺术磨练精神:“脚尖上横了心”,缘自学院教师,中国京剧四小名旦之一宋德珠先生之语。

崇高正派的艺术人生追求:“深厚正大”,缘自学院教师美术家王怀琪先生之语。


校徽


校标

标志释义——跃动的艺术之星

标志图形以字母A”为基础。“A”既代表Art(艺术),又有第一、领先之意,既点明了艺术院校的属性,又凸显出学院的权威性和在河北省艺术职业教育届的领跑者地位。与“A”结合的图形既是一颗插着翅膀的星星,象征着学院的教育培养为学生插上了理想的翅膀,成为一颗颗艺术之星,又似一支燃烧的火炬,象征着学生们燃烧的青春和梦想,以及学院薪火相传的育人传统。

标志中A”呈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并用沉稳的深蓝色表现,意在传达学院扎实的学术基础和稳健的学风。星形和翅膀的造型则富于动感,颜色也采用明亮的橙黄色,表达了学子们充沛的青春活力和飞扬的艺术激情。学院与学生,传统与现代,沉稳与活力,严谨与激情,共同构成了河北艺术职业学院独特的文化氛围。


校名题字

1、1973年,郭沫若题字(中国现代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政治家


2、2001年,欧阳中石题字(中国当代书法家、教育家、书法理论家、京剧艺术家



学校简史


第一阶段:河北省戏曲学校始建(保定)

1955126日,河北省省会保定红星剧场,在河北省少年晋团与河北梆子剧团少年学员队合并基础上,河北省戏曲学校成立,校址位于保定北大街128号。建校时只有河北梆子和晋剧两个班,1956年增设京剧班,1960年又增设了昆曲班。每个专业班皆含表演、伴奏两部分。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明确了“全面发展,因材施教,普遍培养,重点提高”的十六字教学方针。学校为公办性质,隶属于河北省文化局。

第二阶段:河北省戏剧学校(保定)

1964年,学校除延续下来的河北梆子、评剧、京剧、昆曲四科外,又增设了话剧科,学校名称遂改为河北省戏剧学校。1966年受到文化冲击暂停办学。

第三阶段:河北省艺术学校(石家庄)

1970年10月,学校恢复办学、招生,增设音乐、舞蹈两科,学校名称也相应改为河北省艺术学校(以下简称河北艺校),并随省会迁至石家庄。1970—1973年,师生边教学边参与学校建设,1973年正式入住青园街149号现址。郭沫若题写校名。1983年,学校确定以传统戏、新编历史戏与现代戏“三者并举”的剧目教学方针,对传统剧目加以整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戏曲教学更加完善、健康,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改革开放后,教学科目进一步拓展,先后增设杂技科、进修科、评剧科、培训科、职中班、音乐师范班(1993年开设)美术班(1993年开设)。

根据《教学大纲》,学校除开设专业课外,还同时开设包括外语课在内的政治文化课。在对学生的具体要求上,要求学生达到“一专多能”,要求学员学专学精一项专业技能的同时,再辅修一至两门其它专业技能。如要求戏曲伴奏专业学生,能较好地掌握本剧种一件主要乐器同时,兼学一两件本剧种其他乐器,并学会、掌握本剧种的唱腔板式、曲牌、锣鼓经。戏曲表演专业学生,要求学生毕业时,每人学会12个主角戏,12个配角戏并坚持基本功、毯功、身段、把子等身训课的训练,为排戏打好基础。

学校建校以来,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成长为优秀艺术表演人才。前期毕业的张淑敏、路翠阁、阎春华、韩淑英等,早在60年代初期,就为古老的河北梆子开了一代新风,博得观众和专家的一致赞誉。著名诗人、学者邓拓在北京看了张淑敏的精彩演出,曾情不自禁地写下“金曲玉缕曲悠扬,梆子余音尚绕梁;跃进年华新鼓角,幽燕儿女不寻常”的条幅;著名戏剧家张庚称赞路翠阁“把老戏唱出了新风格”。

以河北艺校毕业生为基础,还组建了3个在省内颇具影响的戏曲表演团体,即由1955届、1957届河北梆子班毕业生为基础组建的河北青年跃进梆子剧团(后并入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由1955届晋剧班毕业生组建的张家口青年晋剧团,以及由1982届评剧科毕业生组建的石家庄市评剧院青年评剧团。

河北艺校是对外开放单位,早在60年代,就有苏联、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波兰等8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专家来校参观访问。改革开放以来至上世纪90年代,来校参观的有日本、巴基斯坦、美国、法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等五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约计3000人次以上。来该校参观的还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许多艺术团体组织。日本长野县还与学校建立了友好关系,将学校列为他们来中国访问时必须参观的单位。

1992年3月,河北省文化厅等六厅(局)批准,省内六区职业艺(戏)校改为省艺校分校,分别石家庄分校(石家庄地区戏曲学校1957年成立),唐山分校(唐山市戏曲学校1959年成立),吴桥杂技分校1985年成立),张家口分校(察哈尔年晋剧团1952年成立),保定文艺班(保定艺术学校1987年成立),邯郸文艺班(邯郸戏曲学校1987年成立)。

第四阶段:河北艺术职业学院(石家庄)

2001年6月27日,经河北省政府批准,我校首批升高职,更名为河北艺术职业学院,欧阳中石先生为校题写校名。升格高职以来,学院实行中高职一体办学,设有音乐系、舞蹈系、戏剧系、美术系、影视系、艺术教育系、文化管理系7个专业系和基础教学部、思政教学部2个教学机构,开办音乐表演、舞蹈表演、戏曲表演、舞台设计与制作等29个高职专业(含方向)以及5个中职专业,目前在校生为5301人。

69年办学历程中,学院共向省内外培养和输送了2万多名专业艺术人才和行业管理人员,包括辛宝达、李胜素等25位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和以于文华、于丽娜、胡岩、杨志刚等为代表的众多艺术名家大家办学以来,学院主动响应国家和地方需求,自觉担当社会责任,紧密对接国内艺术人才需求,先后为广西、青海、新疆、四川、江西等多省以及河北省杂技团、衡水市梆子团、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石家庄市评剧院青年评剧团等各级艺术院团代培学员,广泛培养文化艺术人才。

近几年学院注重专业实践与艺术创排演相结合,推出了河北梆子情景诗剧《党的女儿》、京剧《雁荡山》《八大锤》、话剧《我在天堂等你》《窝头会馆》、舞剧《无字家书》、儿童剧《谁动了我的艾派德》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精品剧目。2021年,《党的女儿》被选作河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唯一庆典剧目;150名舞蹈系学生代表河北省赴北京鸟巢参加了中央庆祝建党100周年《伟大征程》的演出。2022-2023年,河艺学生积极参与北京冬奥会杭州亚运会志愿服务活动,承担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开闭幕式演出和“点亮北方戏窝子”戏曲展演各类大型文旅活动。当前,学院正在紧紧围绕特色立校、质量强校办学思路,全力创建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不断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

河北艺术职业学院是省内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以培养舞台表演艺术人才为主的国办高等院校,始建于1955年,历经河北省戏曲学校、河北省戏剧学校、河北省艺术学校等发展阶段,2001年升格为高职院校。学院是国家非遗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参与院校、河北省科普教育基地、河北省艺术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


河艺迎新赋

德传六九载 艺创新时代

艺路风华 喜迎新生


太行毓秀,滹沱汤汤,夫京南名城保府,中国直隶之福地,一九五五,举创学府,曰河北省戏曲学校。揽白洋淀之胜景,承千年之传统,育英才于盛世,兴文化以担使命。思绪渺渺,感慨万端,今以赋体,颂其芳华。

肇建伊始,以戏为根,梆子晋剧,京剧昆曲评剧,赓续文脉挑重担,擘画蓝图定方针,“全面发展、因材施教、普遍培养、重点提高”,教学为体学演结合,唱念做打一专多能,云程发轫骥步致远,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一九六四,增设话剧,遂更名曰河北省戏剧学校,十年砥砺,铿锵前行。教学相长艺海耕耘,传承创新继往开来。青衿之志,行远自迩,开冀艺之先声,戏校独享春晖。

一九七○,自保府移迁石门,于青园择定新址,拆瓦舍,破残场,除草荒,师生齐建新校,终成今日美校园。舞蹈音乐唐豫剧、美术音杂续荣光,三改校名省艺校,郭老沫若亲题名。跃进年华新鼓角,幽燕儿女不寻常。四小名旦宋德珠,武旦挑班第一人。五洲宾朋接踵至,享誉海内美名扬。廿载艺苑独领风骚,六所分校缘牵至今,川桂青赣代培有教无类,西部开发赋能教育振兴。启心智育大家,名伶执鞭任教,舞台上文华夺魁,蔚为大观,于无声处尽绽缤纷。

求索未央,宏业更创。二○○一,首批升格,高掌远跖,破茧成蝶,晟为高职学府,始曰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四秋月,原址拆建,焚膏继晷,承先启后,薪火相传,德艺双馨。大学之大,在有大师,二十五朵梅花竞放,央省地市荧屏闪耀,文艺星火,生生不息。大学之大,亦在能容,戏舞音美艺文影,一体两翼集群发展,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牵启艺术职教集团。心昭昭而懔懔,志渺渺以怀远。承“脚尖上横了心”之毅力,传“深厚正大”之精神,爱生如子,爱校如家,爱艺如命。河北艺院,勇为嚆矢,久得口碑相传,屡获国省殊荣,灼灼其华,功莫大焉!

岁月不居,白驹过隙,筚路蓝缕,栉风沐雨,六九华诞,忽焉已至。立德树人传技艺,沃壤良畴育栋梁,峥嵘岁月弦歌不辍,奋楫扬帆初心不改。崇德尚艺,惟美求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党建与思政筑基,传承与创新引航,专业与文化双修,艺术与实践并举。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江河行地,日月经天。俯瞰大河之北,冀望河北艺院,志存高远,不负韶华,滋兰九畹,树蕙百亩,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春晖遍四方,桃李满天下!

嗟乎,风华正茂哉,我河北艺院!



河艺迎新赋(注释版)





石家庄市长安区青园街149号   邮编:050011

0311-86665001   0311-86663618

河北艺术职业学院版权所有冀ICP备05003387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819号

学院微信公众号